

醫療科技
Medical Technology
-
研究人員通過血檢診斷胃腸道癌
2019-05-16德國研究人員9月21日宣布,他們開發出一套血檢新方法,可以幫助診斷是否患了胃腸道癌,同時還可預測癌細胞是否會發生轉移。
閱讀詳情
德國沙里泰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當天在德國柏林舉行的歐洲癌癥會議上報告說,S100A4信使核糖核酸可以使癌細胞的轉移能力增強。通過檢測人體血液中是否含有較高水平的這種信使核糖核酸,就可以診斷是否患了胃腸道癌。 ? ?
研究人員收集了185名結腸癌患者、190名直腸癌患者和91名胃癌患者的血樣,并與51名正常人的血樣進行了分析比較。結果發現,S100A4信使核糖核酸在上述癌癥患者體內存在的水平要遠遠高于正常人。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S100A4水平偏高的癌癥患者其癌細胞更容易發生轉移。
研究人員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研究能否通過改變S100A4在血液中的水平,減少癌細胞在體內轉移的機會,從而提高胃腸道癌癥患者的存活率。 -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腫瘤根治性切除和微創觀念的完美結合
2019-03-13胃癌的根治性手術是指將原發腫瘤連同轉移淋巴結及腫瘤周圍受累浸潤的組織一次切除,在解剖學上或病理學角度無腫瘤殘存,從而有可能治愈腫瘤的手術。
閱讀詳情
在臨床上,按照腫瘤根治的徹底性分為絕對根治術和相對根治術兩種,以早中期胃癌為例,前者是指術后病理證實,如第一站淋巴結有轉移,手術超越此站,做包括第二站淋巴結的清除術(D2),D>N。而相對根治術是指淋巴結清掃,僅至已有轉移的站別,而沒能超越此站。嚴格地說,已有漿膜侵犯的胃癌,由于腹腔內已有腫瘤細胞逸出種植的可能,因此即使施以根治術,也只能是相對根治術。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成熟,以及外科醫生對微創理念認識的加深,腹腔鏡技術在胃腸道腫瘤手術中的應用已得到廣泛的普及和推廣。而腹腔鏡技術在胃癌手術中的應用也已成為近年來胃腸外科醫生探索和討論的熱點問題。由于胃癌根治性手術的專業性較強以及腹腔鏡技術應用的技術難度較大,所以,目前國內外胃腸外科在腹腔鏡胃癌手術技術的應用方面仍然局限在一定的范圍內。 我們科室從2008年開始緊跟學科發展步伐,已經成功開展了腹腔鏡下的胃癌根治手術。
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的概念,準確地說就是應用腹腔鏡技術來完成傳統的胃癌根治術,它是外科醫生將一種新技術與傳統的手術方式相結合的產物。而根據腹腔鏡技術應用的不同特點和方法,又可以分為完全腹腔鏡下胃癌手術、腹腔鏡輔助下胃癌手術和手助腹腔鏡下胃癌手術(HALS)等3種術式。經過10多年來的臨床實踐和經驗總結,外一科應用最多的是腹腔鏡輔助下的胃癌手術,它充分體現了微創的優越性和胃癌根治手術的有效性。
對于熟練的腹腔鏡外科醫生來說,在腹腔鏡下,手術野被放大10倍左右,術者能清晰的觀察到組織的細微結構,對于淋巴結的清掃和手術創傷的控制都達到了完美的境界,由于腹腔鏡手術微創的特點,手術對病人機體的打擊減少到了最小,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表明,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的遠期療效都達到或超越了傳統開放手術。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腫瘤根治性切除和微創觀念的完美結合,將為廣大患者帶來福音。 -
T.S.T——痔瘡微創手術的新突破
2018-01-25T.S.T技術,就是用吻合器代替傳統手工切除治療直腸疾病的技術,是PPH技術的一種改良,全稱是“開環式微創痔上粘膜切除吻合術”,是利用開環式微創
閱讀詳情
痔吻合器(Tissue-Seleting Therepy stapler)進行治療的一種手術方式,簡稱T.S.T手術。
與PPH手術相比,TST手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1、TST手術運用特制的肛門鏡形成不同的開環式的窗口,只暴露有痔區的黏膜,針對性更強;
2、TST手術采用分段切除吻合的方法??梢蚤g斷保留直腸粘膜,可有效預防手術后的吻合口狹窄;
3、TST手術植入的鈦釘的數量少,可以明顯降低手術后鈦釘引起的肛門不適感。
TST手術遵循了人體痔的形成機制,依照痔的生理、病理結構設計而成,旨在糾正痔的病理生理性改變,而非將肛墊全部切除,保留了正常的肛墊及粘膜橋,可以減少手術的創傷,更好地保留肛門功能,縮短治療時間,使痔手術達到更加微創化。
TST手術是以中醫的“分段齒形結扎術”為理論基礎,發揮其合理的保留皮橋、粘膜橋的部位和數量以及結扎區呈齒形分布這一優點,結合PPH手術使用吻合器切除下移肛墊上方黏膜、黏膜下組織,是傳統中醫與現代醫學于肛腸外科微創治療痔病相結合的有益探索。
TST手術最大地保留肛管直腸齒狀線附近粘膜橋及肛墊的完整性,保留正常粘膜橋,最大限度地維護肛門的精細感覺和收縮功能。
TST手術可以根據痔核的數量和大小,調節痔上黏膜切除范圍,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TST手術是痔瘡微創方法的繼續和延伸,具有創傷更小、疼痛更輕、出血更少、恢復更快的特點,具有手術后并發癥更少、復發率更低的優勢。 -
直腸癌保肛新術式--APPEAR手術簡介
2018-01-25近二十年來,直腸癌外科治療中取得最大的進展之一,就是從理論和實踐上證實了中下段直腸癌保肛手術的合理性和可能性。由于手術技術及手術器械的提高和發展,直腸癌術中保留肛門的比例得以很大的提高。但低位直腸癌的保肛手術仍是目前外科治療上的難點和熱點之一。
閱讀詳情
低位直腸癌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特殊的淋巴回流途徑以及同生殖泌尿器官特殊的比鄰關系,使保肛手術無論在手術指征還是手術技術難度上均有別于上段直腸癌。20世紀的50~60年代,低位直腸癌采用的保肛手術如Bacon術、Turnbull術等由于術后肛門功能大多不盡如人意,現基本已被摒棄。雖說雙吻合器的使用給低位直腸癌患者創造了更多的保留肛門的機會,但由于目前設計的雙吻合器尚未達到完美的程度,在對男性或骨盆狹窄以及肥胖患者術中,閉合器難以在盆底肌平面切斷閉合直腸,因此這部分距肛緣5~6cm的低位直腸癌患者采用常規途徑難以借助雙吻合器技術來達到保肛的目的。
近年來,在低位直腸癌的外科治療中開展了Parks手術(經腹直腸癌切除、經肛門結腸肛管吻合術)和經括約肌間直腸癌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等保肛手術。但中長期的療效表明,這兩種手術仍不能解決術后肛門功能不良和局部腫瘤復發率偏高的兩大難題。術后24%的病人有肛門失禁,58.8%者有便急感;腫瘤局部復發率為0~30%,平均約為10%。
2008年5月英國皇家倫敦醫院外科醫師Norman S Williams 報道了這種全新的APPEAR手術,并總結了14例的初步經驗。該術式的腹部操作部分同普通的直腸前切除術(Dixon術),將直腸分離到盆底后主刀醫師轉至會陰部。在陰囊(或陰道)與肛門緣之間做一凸出的新月形切口。切開皮膚皮下后分離直腸尿道肌,沿直腸尿道前列腺之間(或陰道后壁)向盆腔分離。腹組醫師用手指將一側直腸旁頂起以助分離。然后以同法分離另一側。最后分離直腸前壁并同盆腔手術會合。從前會陰切口將已游離的結直腸從盆腔拖出。在體外用閉合器切斷閉合。采用雙吻合技術,將直腸殘端或肛管同近端結腸吻合。
同傳統的保肛手術相比,APPEAR手術具有以下優點:
1、所有操作均可在顯露良好的術野中直視下進行;
2、可以游離出平均長約3cm的被盆底肌和恥骨直腸肌包裹的以往手術無法顯露的下端直腸,從而為低位直腸癌的保肛手術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3、允許使用吻合器行直腸或肛管同結腸的吻合;
4、初步研究結果顯示APPEAR手術后的肛門功能優于ISR等保肛手術。
APPEAR手術難度大,國外僅Norman S Williams本人1篇文獻報道,國內尚未見其他文獻報道。我們成功地為30余例原本無法保留肛門的低位直腸癌患者實施了APPEAR手術,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充分體現我院在該方面的領先水平。我們開拓性的臨床實踐證明:APPEAR手術作為一種全新的保肛術式可用于按常規方法無法保肛的低位直腸癌患者。為國內外低位直腸癌的保肛手術另辟蹊徑。

聯系我們
銷售熱線:0519-89881881
傳真號碼:0519-89881862
電子信箱:reable@reablemed.com
公司總部: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天山路20號
公司網址:http://www.469405.com

產品及解決方案